文晢个展:游戏开始

策展人:陈侗 / 展览总监:全荣花
飞地艺术空间 / 深圳 / 2022.7.23-9.3




















前言:游戏-规则


陈侗


对于最早认识文晢的人来说,文晢就是文龙。

“龙” 变成 “晢” ,正像这个展览中传统工笔画变成数码和游戏,意寓一种绘画技术从它自身所规定和习惯的文化语境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虚拟世界中控制游戏的规则,将图腾崇拜转换成数字信仰。依作者的说法,这个规则在一项艺术活动中所呈现的魅力正是基于它的艺术性尚有待讨论。

虽然文晢在他已成为 “文晢” 的时候就熟练地 “用一种艺术表达其他既定的艺术门类” ,但他现在认为那是乏味的。过去并不让他产生厌倦,新的领域甚至在他还没有完全整理出其规则的时候就已经摆在他面前了,只不过他现在终于变成了他自己的哲学家,自由地编织着一个仿佛只为一代新人所迷恋的系统,试图说服所有的人去相信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于是,我们有限的艺术经验不得不重新去检验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既定规则,像作者一样,把游戏的理论从游戏玩弄人变成创作玩弄游戏。


① 此处我们应该尽量想起繁体“龍”。

② 关于这一点,文晢所指也许正是我猜到的:他曾经以参与课题的形式临摹了大量的古代工笔画,其中就有《唐人宫乐图》,这正是我理解的 “用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其他既定的艺术门类” 的典范。说得夸张一点,历史上除了文晢和我,似乎没有人把 “用艺术表现艺术” 当成问题;而且文晢从游戏是否是艺术这个 “问题进行时” 入手,似乎也是为了避开 “反映现实生活” 这个更加既定的艺术法则。在我看来,文晢继续运用工笔画和具象手段,却避免成为现实的俘虏,这得益于他首先在理论上完成了一个跟时代紧密相关的命题。即便我们不得不继续待在现实世界或历史过去时中,也会对这样一种观念探索充满好奇。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体素界



作品细节










第二部分:元之窟



作品细节










尾声:再来一次?



作品细节










访谈



策展人陈侗眼中的文晢:没有实践就没有风格
文晢:人的思维本身就是艺术

文晢 × 税源双人项目:+灵力回复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 / 西岸艺术中心 / 上海 / 2023.11.18-11.26 





展览现场

中国绘画传统研究






“中国绘画传统研究”为文晢工作室的长期项目。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基于复原临摹结合考察与影像数据库,多视角探究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方法与技法。产出与策划相关作品、展览、出版物、讲座与课程等。





课题




北宋壁画复观实验 —— 以《菩萨焚香图》为例
2019-2020


南宋绢本绘画的层次与步骤分析 —— 以《杂剧-打花鼓图》为例
2018-2021








元代“朱好古画派”壁画技法研究——以《太乙像》为例
2016


唐代墓室壁画复原临摹方法研究——以《仪卫图》为例
2015-2016








“吴家样”用线技法与观看方法研究——以《瑞光塔四天王像》为主要案例
2013-2021


《槐荫消夏图》作品分析与技法研究
2012-2017










相关成果



北宋壁畫復觀實驗——以《菩薩焚香圖》為例






信息



《菩薩焚香圖》
時代:
傳五代
原址:河南与山西交界处(傳溫縣慈勝寺)
作者:佚名
媒介:土本重彩
尺寸:175.26×90.17×3.81cm
收藏機構: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復原臨摹

紙本設色、礦植物顏料 / 175.5×90.5cm / 2020
紙本白描 / 175.5×90.5cm / 2020



















工作現場













復觀影像
















出版物



《時人之眼》
讀庫 / 2020













講座



《時人之眼——復觀唐宋壁畫遺珍:傳慈勝寺〈菩薩焚香圖〉》
學術主持:于理 / 主講人:文晢 / 廣州美術學院 / 2021.4












報道



講座回顧 | 時人之眼:跨越千年的目光 / 于理工作室 / 2021.4

讓千年古畫穿越到當下 —— 讀庫 / 2020.10

南宋絹本繪畫的層次與步驟分析——以《雜劇-打花鼓圖》為例






基本信息



《雜劇-打花鼓圖》
時代:
南宋
作者:佚名
媒介:絹本重彩
尺寸:24×24.3cm
收藏機構:北京故宮博物院











復原臨摹

絹本設色,礦植物顏料,金箔 / 24.4×24.3cm / 2019


















工作現場













分析圖




元代“朱好古畫派”壁畫技法研究——以《太乙像》為例






基本信息



《朝元圖-太乙像》
時代:
元 泰定二年(1325)
地址:山西芮城 永樂宮 三清殿
作者:朱好古門人
媒介:土本重彩
尺寸:











復原臨摹

紙本設色,礦植物顏料,金箔 / 190×120cm / 2016

















臨摹步驟圖













展覽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係》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 杭州 / 2019













報道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係》
上海書畫出版社 / 2019





唐代墓室壁畫復原臨摹方法研究——以《儀衛圖》為例






基本信息



《儀衛圖》
時代:
唐 神龍二年(706)
原址:陕西咸阳 章懷太子墓
作者:佚名
媒介:土本重彩
尺寸:195.5×192cm
收藏機構:陝西歷史博物館











實地考察













復原臨摹

紙本設色,礦植物顏料 / 195.5×192cm / 2016


















研究摘要




“吳家樣”用線技法與觀看方法研究——以《瑞光塔四天王像》為主要案例






基本信息



《瑞光塔四天王像》(盛真珠舍利寶幢內木函四天王像)
時代:
北宋 大中祥符六年(1013)
原址:江苏苏州 瑞光塔天宮
作者:佚名
媒介:木本設色
尺寸:110×42.5cm×4
收藏機構:苏州博物館











復原臨摹

木本設色,礦植物顏料 / 110×42.5cm×4 / 2013-2014

















其他“吳家樣”繪畫復原臨摹











文本



從畫者角度談 《送子天王圖》
發表於:墨林典藏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2021








以 《瑞光塔四天王》 像為例分析“吳家樣”用線技法與觀看方式
碩士學位論文 / 2015













展覽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係》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 杭州 / 2019









研习经典——中国画学院古典工笔画临摹教学研究展
嶺南畫派紀念館 / 廣州 / 2014












報道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係》
上海書畫出版社 / 2019





线所

播客、录音 / 2016~2019





线所,一个实验播客。用录音勾勒生活长卷。












“档案单元”为线所电台的基本单元,档案由同一主题下的多个录音音频构成,接受投稿,每月首日更新。

“专辑单元”为线所电台的开放合作单元,面向声音爱好者与艺术家。线所将与之合作建立个人专辑,主题、录制及表现方法都可自由发挥,线所负责后期制作与呈现,不定期更新。









© 文晢工作室 


︎               ︎